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答題類的APP在各年級學生中悄然地流行,有的學生表示有了“搜題APP”,答題so easy!甚至套用了“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廣告語,來表示對這類APP軟件喜愛。據了解,排名靠前的幾款軟件顯示的下載量均在1000萬以上,個別軟件高達2000萬。一些教師和家長達成了“弊大于利”共識,甚至認為此類軟件可能導致學生思考和溝通能力弱化。有的專家也提醒,通過搜題軟件了解解題的思路沒有問題,但過度依賴則會扼殺孩子的獨立思考的能力。
?
方便、快捷、題庫的龐大,是采訪中一些同學對答題神器APP的普遍的看法。 “作業幫”“阿凡提”“學霸君”三款排名靠前軟件,小學至高中各個主要科目問題都可以通過這三款軟件進行搜索,三款軟件操作流程類似,拍照、上傳、搜索、出答案,搜題時只需橫置的手機對題目拍照,系統將自動地讀題與題庫進行匹配,繼而得出答案和解析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將手機對準任意的一行文字進行拍照上傳,基本都會得到“答案”,“答案”內容都與文字中關鍵詞有關。
?
有專家分析,使用“搜題軟件”主要是兩種學生。一種是學習成績比較好、自控能力很強的學生,他們平時在解答作業或參加興趣班遇到難題時,會通過搜索題目的難點及解答思路,借此分析出自己在哪些知識點上出現不足,加以改進。還有一種學生,他們下載這些軟件主要是為了做作業找答案時方便,并不關心解答過程。這類學生并不在乎自己有沒有弄懂,下次遇到同類型題目仍然一頭霧水。
?
實際上,這類APP軟件就是一個網絡交流平臺,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遇到難題時同學、老師或家長的角色,軟件給出的答案并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正確。因此,學生應該有懷疑精神,不能把這類軟件作為獲取答案的捷徑。對于搜題軟件的“走紅”,媒體評論員梅劍飛認為,這與當前學生的課業負擔不無關系,而如何有效地規避搜題軟件帶來的負面影響才是問題的關鍵。
新馬高級中學教師尤力表示,搜題類軟件要注重反作弊功能。有APP負責人回應,使用軟件的大多是成績中等偏上的學生,這類學生并不想要一個簡單的結果,而是要了解解題思路,現在部分軟件已經有嚴格的反作弊系統,每個賬號都有權限,每天的提問次數有限制,部分軟件還會辨識學生上傳的圖片,如果是一整張試卷而不是單個問題將會屏蔽答案。
尤力坦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改革的推進,教育教學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學生內心更期待學習有捷徑,渴望“速成”。而在 “變”的時代,教育能否多點返璞歸真,注重“人”的教育值得深思和商榷。
?
APP搜題軟件的流行也給學校和老師帶來了思考。業內的專家表示,搜題的軟件的出現對學校和老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出了教育工作者對于作業是否改進問題。部分的專家認為,應該給孩子布置更多探究性、開放式的作業,這樣作業不需要標準答案,而是需要對知識進行收集和處理,并作出自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