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平臺開始走進普通公眾視野的這一年時間里,對它策略的調整確實有點兒多。舉幾個典型的:調整為注冊之時就必須選擇服務號還是訂閱號;開始只有服務號有自定義菜單,后來又整出個收費的微信認證,而且只有企業或者知名人士才能有的,這樣才能有自定義菜單,再后來又說微博認證的訂閱號也有自定義菜單等等。那么為何一款簡單的社交工具要如何調整? ?
微信對于騰訊來說這個小小的社交工具意味著它的未來,仔細發現微信的功能什么的并比QQ好用,可以說前者有的后者都有、而且更加好,前者沒有的后者有很多。騰訊之所以不斷放大微信的地位就是讓用戶換一個口味,因為QQ只是在傳統互聯網人們心目中的必備的,而如果到現在還是這玩意人們總有點審美疲勞,哪怕微信為核心的生態還不夠強大,但普通的用戶不會去思考這樣有深度的問題,他們只要自己好玩就行了,而有一天微信為核心的生態自然要超越其前輩。 ? 對于調整中就有一個調整就是先僅對知名人士和企業開放的權限后來都活躍在互聯網中的人士開放的那個事,很明顯騰訊這樣的公司做每一個決策肯定是經過認真的分析的,現在所流行的大數據在他們那里就表現得淋漓盡致。很明顯,調整的原因就是通過分析發現少了這部分普通草根的支持,對它自己不會有什么好處,于是為了自己的人氣必須向互聯網草根妥協。 ? 都說騰訊的微信是目前移動互聯網中唯一一個巨無霸產品,但互聯網不是他騰訊家的,微信大大小小的敵人很多,比如來往、易信、陌陌、貼吧等等。雖然微信現在不可一世,但不代表以后一直會是現在的狀態,也許下一個時間段就不是了。因此,對于這樣的產品,必須不斷調整優化,既能使得騰訊自己把它作為戰略武器的目的不受影響,也不讓用戶對它失去喜好感。 ? 身邊總有一些從事互聯網的朋友總是在擔心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微信的一次策略調整他們又開始緊張起來,說這太不靠譜了。在我認為,這樣的產品策略調整是必然的事情,畢竟對于我們是第三方的東西,產品需要完成它的主人給它的使命。我們不可能完全依賴于它,它們對我們而言僅僅是個可以利用的工具而已。 ?